[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5595(2015)03-0105-04
1、“双线资助”模式的内涵及意义
2007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会议提出要“帮助学生顺利入学,促进学生全方位进步”,2007年十月,东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杨晓慧教授在《中国高等教育》上提出“双线资助”模式[1],此后,国内很多学者和学生工作者结合实质工作状况对“双线资助”模式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东北师范大学金昕讨论了“双线资助”模式对高校资助工作的要紧意义,提出了以人为本提升实效和可持续进步健全机制的具体做法[2];清华大学向辉等对资助过程中育人功能的内涵进行了挖掘,并将育人内涵与资助工作特征相结合[3];南京工业大学王宇翔等提出打造完善高校“双线资助”体系是对科学进步观的贯彻和落实,并针对该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健全建议[4]。这类研究均具备要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通过对上述研究进行梳理,结合近10年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历程,笔者对“双线资助”模式的概念重新进行了界定,即“双线资助”模式是指以“解决学生实质困难”为下线的经济解困和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上线的精神蓄力一同用途模式,在使学生同意经济资助的同时加大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受资助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并得到全方位进步。
“双线资助”模式以其优越性和全方位性成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势必选择,也是高校“以人为本”育人理念的具体体现,它不但集中了高校服务和教育的双重功能,而且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使资助工作有推手,教育工作有抓手。
(一)“双线资助”模式是高校“以人为本”育人理念的具体体现
很多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源于偏远的农村,对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性格较为内向,外来的经济扶助会让部分受助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封闭心理,进而致使这类学生在大学里积极主动性较差。“双线资助”模式不但可以通过经济解困的方法帮助这类经济困难的学生,而且可以依据学生自己的进步特征和心理需要,进行“小灶式”的思想教育,使受资助的学生可以正确对待外来的帮扶,化感恩为动力,最后成长成才,达到高校资助育人的目的。
(二)“双线资助”模式是高校教育服务功能的优化型工程
因为工作对象的直接性和对受资助学生知道的全方位性,现在高校的资助体系基本上由学生工作处牵头,各院部辅助推行,资助部门承担着双重的责任,既要负责解决学生的实质困难,又要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交叉与冗杂使该项工作假如只用简单的处置方法容易出现“只扶贫不扶志”或者“空教育不解困”的现象,而双线资助模式恰恰解决了此矛盾,使资助工作成为学生工作的要紧抓手和德育工作的要紧阵地,达成了“双线资助”模式既助人又育人的功能。
(三)“双线资助”模式搭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点和难题,因为其群体数目较大、贫困缘由各异、性格偏执内向等一系列缘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非常难拓展。“双线资助”模式的提出和推行有益于学生工作者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对受助学生群体进行深层次的共性剖析和个体分析。该模式通过资助评选过程来加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评选结果和表彰奖励创造学生成长的公平环境与加大受助学生的感恩教育,通过资助后的引导教育强化大学生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
2、“双线资助”模式的经济解构及用途发挥
近年来,国家对学生资助工作日益看重,逐步打造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不断加强资助规模、资帮助度,为广大伙庭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保障,有力促进和达成了教育公平。
(一)助学贷款作为资助工作的龙头,推进了资助工作全方位深入
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借助金融方法健全高校资助体系而采取的要紧手段。国家有关政策明确需要,各金融机构要努力探索拓展教育经费信贷的有效渠道,积极创办各种形式的助学贷款业务,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教育事业。通过助学贷款工作,使贫困大学生在校期间免费借用国家财力,有效解决了学生在读期间的学习和生活成本问题,缓解了经济困难学生在学习期间的经济重压,同时有效的贷款偿还机制也激起了学生的成才积极性。近年来,除去国家助学贷款,生源地助学贷款也飞速发展,两者相辅相成,为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
(二)奖学金成为资助工作的要紧抓手,全方位勉励贫困学生成才
近年来,国家继续加强奖学金评选力度,奖学金额度与覆盖面不断提升。在物质奖励方面,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学校奖学金与各种企事业单位奖学金等不断增加,很大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通过努力提升自己综合素质,以较高的综合评测成绩获得各类奖学金,不但解决了自己面临的实质困难,而且潜移默化地提升了我们的专业素质。完整的学生素质评价综合体系、健全的奖学金规范使得评奖评优已经成为资助工作的要紧抓手,为贫困学子的成长成才装修网。
(三)勤工助学成为资助工作的要紧平台,促进了学生的全方位进步
勤工助学是指学生借助课余时间,通过参加校内外科技、文化服务等劳动,培养实践能力,并获得合理报酬。勤工助学是高校学生自立自强的要紧体现,也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自己实质困难的要紧渠道。学生通过高校设立的助教、助研和助管等职位进行服务性劳动,不但能获得经济资助,缓解家庭经济紧张的情况,而且能以此提升综合素质。通过强化市场意识、培养职业意识,使学生获得日后走向社会所需要的基本意识和技能。勤工助学已经成为每个高校资助体系中“造血”功能最强的一部分,在学生的成长成才中具备不可替代有哪些用途。 (四)助学金和困难补助成为资助工作的要紧补充,解了学生的燃眉之急
助学金是指国家或者高校为家庭困难学生提供的免费经济资助,旨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平时生活成本不足的困难。各高校通过逐步健全贫困资格认定规范进行公正性的贫困认定,以切实保证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得到资助。助学金有力保障了困难学生的平时生活水平,缓解了学生的生活重压,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各级政府和高校“急学生之所急,解学生之所困”,
针对贫困家庭学生遇见的特殊性、突发性困难而设立的临时补助作为助学金的有益补充,为出现重大变故的学生提供了准时而有效的帮扶,帮助很多学生顺利渡过难关。
(五)学费和贷款代偿工作成为资助工作的延伸,减轻了初入社会的毕业生的存活重压,提升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学费和贷款代偿是指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区域和艰苦边远区域基层单位就业、服务期在3年以上(含3年)的,其学费或在校学习期间获得的国家助学贷款由国家实行代偿。代偿工作的推进,不只有益于提升毕业生支援西部的热情,同时也给予工作在中西部区域基层单位的广大毕业生有力的支持,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来讲更是雪中送炭。
3、“双线资助”模式的精神解构及用途发挥
现在,国家和各高校高度看重对学生的经济资助,但资助工作不可以把家庭困难学生的问题单纯地看作经济问题,不可以仅仅觉得只须资金到位,解决了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就等于完成了资助工作,而更应从精神上、心理上加强支持,采取适当的方法拓展资助,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助学资金有哪些用途。“经济”和“精神”双线资助,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全方位成长成才。
(一)以助学贷款工作为切入点,提升学生的诚信意识
现在,高校除去看重助学贷款的资格评估认定、款项发放借助等工作,更应看重对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可通过互联网、板报、班会等多种宣传方法,让学生准时知道助学贷款精神,使学生真的理解助学贷款的各项政策、助学功能、约束机制等;通过拓展主题演讲、征文等教育形式,将诚信教育融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真的做到管理与教育并举。同时,可结合公民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诚信意识、责任意识和有贷必还的意识。[5]
(二)以评奖评优工作为着力点,鼓励学生奋勇争先,全方位进步
在学生教育管理中,做好对出色大学生特别是经济困难的出色大学生的表彰奖励工作不只能助推学生的成长成才,也可以对其他学生起到好的榜样示范用途。通过对学生一个阶段的综合素质评价,对在思想道德修养、入门知识学习、文静体育专长、科技革新和组织能力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在精神和物质上给予肯定的表彰奖励,可增强学生上进的内在动力。同时荣誉称号、奖状证书等精神鼓励也可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起到要紧的引导用途。健全的评奖评优工作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要紧着力点,通过“出色辐射”可最大限度地发挥榜样的影响用途,最后达到个体的出色和集体的进步。
(三)以勤工助学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正视困难,自立自强
勤工助学是大学生通过自己劳动获得报酬,解决自己面临的实质困难的要紧渠道,是提升学生自立意识和市场意识的要紧平台。同时,勤工助学也是育人的要紧方法,通过勤工助学可以培养学生三方面的能力:第一是认知能力。通过积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我们的生活困境,可培养学生勤勤恳恳、积极向上的心态,做到困难面前不逃避、不自卑,用我们的努力摆脱困境。第二是常识整理和应用能力。通过勤工助学可引导学生努力将自己积累的常识进行整理和应用。第三,学生通过勤工助学的历程可以从丰富的现实日常感知到社会需要的常识结构,以进一步丰富和健全我们的学习内容。[6]
(四)以助学金和困难补助发放为契机,教育学生知恩图报,乐于奉献
现在,助学金是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付生活费短缺的有效渠道,很大缓解了学生的生活重压。困难补助则是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送去温暖,帮助学生渡过难关。在工作中,除去给予学习生物质上的支持,还应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引导学生勤俭节省,合理用助学金和困难补助,防止学生出现获得资助后肆意挥霍、过度消费等不好的现象。要积极引导学生知恩图报,勇于奉献,使受助学生在受助的同时自觉承担社会责任。
(五)以学费和贷款代偿工作为方向,引导学生励志成才,报效祖国
代偿工作拓展以来,很多毕业生主动到中西部、到基层、到部队,成为国家建设和进步的坚强脊梁。通过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可使大学生磨砺意志、戒除浮躁,真的走向社会,独立存活;通过引导大学生去西部,可加快西部的建设和进步,同时为广大毕业生提供成长成才的好平台;通过引导大学生进部队,可加快国防事业科技化进程,同时也为大学生专业应用提供好机会。同时,代偿工作很大缓解了部分毕业生初入社会的存活重压,成为他们努力工作、回报祖国的要紧力量来源。代偿工作已成为当今引导就业方向、缓解就业重压的要紧方面。
4、“双线资助”模式的进步趋向
“双线资助”模式在高校资助中发挥了巨大有哪些用途,也显现出巨大的生命活力,但“双线资助”模式下“个体受助”的成长成效、“精神蓄力”有哪些用途实效和“经济资助”的长效机制等方面还有待加大和探讨。